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红色文化、文艺行风建设,三个关键词点击两会热点▸两会聚焦 ◂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2023-04-10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两会之际,文艺话题依然受到热烈关注。小艺以三个关键词整理了部分代表委员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


互联网+



正在进行中的全国两会各地文艺界代表、委员纷纷提及演出领域数字化。2020年,受疫情影响,演出纷纷“上云”,线上规模大、传播广、受众多的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演出团体开始尝试线上演出。《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政府方面一系列的目标、举措都极大鼓舞全国文艺工作者,更需要文艺院团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进行线上探索,尝试线上更多可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曹可凡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可以说是积极探索媒体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媒体融合探索当中,也有一味跟风扩展渠道的这样一种现象,在内容创新、技术开发、服务维护等方面也存在能力短板。因此,他建议鼓励个性化全媒体战略,深化机制体制的改革,适度输血,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于新科技、新基建的投入,展开专项试点,制定科学的融合评估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编剧王丽萍今年就提交了关于“丰富和规范在线公共文化内容供给”的提案。她们认为,当下在线文化内容还存在优质内容供给总量仍相对匮乏、低俗内容“打擦边球”、过于依赖流量、内容分众化不明显,互动性弱等问题。在提案中,她们建议,在大量增加新闻类网络视听产品外,应当侧重于高质量文化类网上公共产品的研发。其次,依托5G网络和大数据,增强公共文化内容推送的互动性。第三,提升在线公共文化内容供给的品质,需要形成一套规范标准,加强引导和生态治理,净化网络空间,让良币驱逐劣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抗疫期间,大量“云”文艺作品应运而生,比如上芭积极探索“云上起舞”,扩大了影响力,也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辛丽丽认为,“云演播”以互联网为艺术创作演出赋能,给文艺行业带来许多发展新机和可喜变化,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云演出”新模式,努力为广大观众提供多层次多样性文化服务,不断提高艺术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红色文化



2021年全国两会正值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建党百年,创作文艺精品、传播红色文化也是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文艺界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融入上海城市肌理,不断锻造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除了红色地标,红色音乐文化同样底蕴深厚、熠熠生辉,赓续红色基因是教育工作者也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廖昌永说:“从上海音乐学院来讲,我们也有非常值得骄傲的红色基因,这是一座深植红色基因的音乐学府,这些音乐特有的力量也在新时代继续绵延。我们要重视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弘扬,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加快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的推广。

 

谈及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界的重要使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今年他提交的首个重要提案即是关于“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助力党史学习年”。“党史鲜活于经典画面、雕塑作品中。美术作品想要真正走进当代人心灵,唯有以新的审美创造,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用新内容、新形式,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立碑。”吴为山认为,当前的红色美术创作亟待发掘艺术发展与创新中所发生的新创作方式,用紧贴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党史内容。“多年来,我国涌现出许多时代英雄,他们虽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但在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尽显神威。因此,要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上有新意,这个新意还应该包括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


未来红色美术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需要“后浪”创作者们的持续接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呼吁重点艺术院校注意培养承担国家和博物馆主题艺术创作专才。“相比前辈艺术家,他们缺乏革命年代、火红年代等历史记忆、生活经历,不易把握好创作中的历史意识和时代精神,技法固然扎实,却难以画出情怀”。对此,冯远认为,专业美术教育应担起重任,应有一部分院校尤其是重点美术院校,主动设置历史画创作相关专业或者开辟相应的工作室,找到一种教育方式,培养适量高端专才。


 
 

关键词:


行风建设


 

“劣迹艺人和饭圈该管管了”、“建议劣迹艺人分级惩戒,不是想替谁说话,是要减少资本风险”……连续多年“劣迹艺人”问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行风建设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文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两会期间,职业道德建设与行风建设话题受到高度关注,也成为两会提案中文艺领域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赵冬苓建议进一步落实对污点艺人惩戒制度。赵冬苓认为,现阶段污点艺人问题主要是靠“舆论审判”,私下若没有人发现,污点艺人扮演一个好形象示人,就能够得到可观的资源和利益,但是问题一旦败露,舆论发酵,污点艺人咎由自取、身败名裂,由其参演的作品也会受到牵连,而这些作品是无辜的。她建议对劣迹艺人的惩戒分等级,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惩戒。赵冬苓随后也向媒体解释道:“我的《建议案》主要有两点诉求:第一、对于污点艺人的惩戒要有章可循;第二、受污点艺人牵连的作品,希望在一定的冷静期之后可以允许发行。

 

“在我看来,对文艺作品的剽窃、抄袭,就跟偷东西是一样的。”全国政协委员、导演郑晓龙日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谈及近来备受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他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应从点滴做起,剽窃抄袭文艺作品的行为则应严厉处理。今年郑晓龙提交全国政协大会的提案就与此议题有关。他强调,文化领域的剽窃、抄袭,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业内应侧重从细节入手,保护原创者权益。他在提案中提出,业内应更重视影视作品的署名权。“我觉得尊重知识产权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这些问题上要认真。管理部门是否可以作出具体要求,更好地保障影视作品创作者的署名权。”



综合自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文艺报、文汇报

文编 | 忻  颖

美编 | 音  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